2008年2月8日 星期五

電影“把愛找回來“觀後心得與個人觀點


看這電影的前兩天,洪開跟我說:“拜託你一定要去看 把愛找回來 ,我看完之後坐在椅子上起不來,後來才發現是胰臟破了。“

洪璽開是個怪胎,所以大家可以忽略胰臟破了那種奇異描述感受的方法。不過我看完之後在座位上大爆哭,才發現原來我也是胰臟破了。



胰臟破了?


那只是形容一種感受。





(以下文章內容稍有敘述到電影內容,如果不想知道請跳過。)






我不太知道真的是因為電影拍的好,還是音樂類電影對我這種音樂人來說比較有感同身受的同理心;

撇開好萊塢電影一定要扯到愛情故事這點,這片子真是演到我心裡去了。




其實音樂一直都在我們身邊,只是我們有沒有去聽他罷了。


這點真的是我的真心話,有多少人會用心去聽一個城市的聲音?最近剛好在記錄一些我們生活所在的這個城市的聲響,才認真的開始思考這個問題。我們就住在這個亂七八糟的而且越來越醜的城市裡,它發出各種奇怪而且大部分時間聽起來都不很悅耳的聲音。有多少人會覺得自己在台北所聽見的“台北的聲音“ 都是音樂?當你搭捷運時,有發現過捷運列車加速的聲音其實是有音階的嗎?配上開關門的警示音與人們的對話聲,與整個環境的聲響,台北正唱著它自己的主題曲。這好像很吵雜的噪音之下,有多少人聽出了這屬於台北的“MRT交響曲“?



我想這點是還蠻有爭議的定義問題。狹義的音樂可能會定義成“樂器所發出悅耳的聲響“,“或是一連串聲音所組成悅耳的旋律或節奏“;廣義一點的說法,“也許根本沒有音樂“,“也許所有的聲響都是音樂“,所以到底什麼是音樂?只是你怎麼認定他的問題罷了。



不過到底誰能定義音樂?



當然,這是我個人的見解。大家可以參考,也一起討論大家對音樂的觀點。






我相信音樂,就像有人相信童話一樣。


在把愛找回來這部片子裡,不斷被提到的是“被聽見“這件事。片中的小男主角希望藉由音樂,能讓他的父母們找到他。我想說的是身為一個音樂創作者,姑且不論音樂素養或造詣到什麼程度,對於自己的創作被聽見的想法到底是什麼?我記得是1997年的端午節前,正在準備高中聯考的我,背著父母騙了老師,去看了小室家族的演唱會。我記得那是聯考前37天。不管是在那場演唱會我找到我自己生命的新出路,或者只是因為壓抑太久後放鬆得到的快感,總之我在心裡暗自許了個小願:“總有一天,我也要讓我的音樂被聽見。台下會有很多聽懂我的歌的朋友陪我一起唱。“


而那個當下我只是一個準備聯考的平凡國三生,站在鋼琴前我連Do在哪都不知道。我不是說我現在有多特別多厲害,而只是我單純的相信音樂。因為我相信音樂,所以後來我去學了樂器,組了團,Cover一些歌,玩起了創作,當了音樂創作人;更後來我變成樂器行老師,高中職音樂相關社團指導老師,專屬作者,到真的入行從助理做起,進而變成現在的我。被聽見的渴求還是不變,那真的是我創作的動力,因為我覺得好聽,我也希望聽到的人們覺得好聽。


說要用音樂改變社會改變人心這對我來說帽子太大了點,我只是要被聽見,被聽懂。就像片中一家人聽的懂彼此的音樂,音樂把他們串連了起來一樣。


我想我熱愛音樂、相信音樂的心是沒有變的。只是我偶爾會變得沒有動力,在被一個比一個趕的project壓迫之下,有時候會忘了自己到底為什麼要創作。



回到那個原點,才能真的重新出發。





向大家推薦這部電影,“把愛找回來“(我個人覺得中文片名挺鳥的),也許他的拍攝手法沒什麼創新,劇情也很老梗,不過平實的很感人。

我是個看電影哭點很高很高很高的人,能讓我盈眶的電影就算很厲害了,這部片讓我一直在爆哭邊緣,最後聽到John Legend的Someday就潰堤了。

坐在走道邊電影散場時大哭,大家都看到實在很丟臉。Well......我只是想說我很感動。




在此向本片的音樂作者們至上最高的敬意,因為你們完美的音樂呈現,深深的打動了許多人們的心。我不敢說我百分之百聽懂了,但我聽見了。

2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阿先居然跑去看小室家族的演唱會沒告訴我!
(我那時應該也很有興趣吧!)

看你的推薦我一定也要看這部電影。

p.s
「胰臟破掉了」真的很好笑,哈哈哈!

匿名 提到...

我看了也在電影院大爆哭。